2010-11-182024-05-17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84191摘要:由於臺灣近年水資源供需問題日趨嚴峻,加上氣候暖化因素造成降雨強度和頻率的改變,因此有必要研判在不同的天氣系統及雲物理條件下,進行人工增雨之技術和決策。此外,從近年來國際人造雨實驗進展之結果,顯示暖雲造雨理論和新觀念應用於臺灣具有高度潛力,因此發展國內相關基礎研究和技術,除可作為因應乾旱之防救措施外,亦是提高水資源供應可靠度的方法。 本年度計畫重點為在已建立之人工增雨標準作業流程上,持續協助水利署執行2010年下度半年度到2011年上半年度之冷雲與暖雲等種雲作業,並協調空軍或其他政府單位進行空中人工增雨作業。在冷雲暖雲種雲作業方面,我們沿用2010年上半年度12次的實際作業中所建立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守視有利天氣和研判啟動人工增雨決策、通報地面種雲以及種雲後的水文資訊彙整等程序,協助水利署建置完成暖雲地面燃放技術與操作,適時增加探空氣球掛載氯化鈣焰劑(暖雲種雲)的準空中作業模式,並協助各水資源局暖雲燄劑設備建置使用。 綜合言之,本計畫預期成果為常態提供水利署較精確地面種雲時機,協助通報臺灣各區水資源局,研判增加準空中與空中人工增雨的必要性,以提高降水機率及降雨量,形成水利署人工增雨常態性作業的運作模式。種雲人工增雨暖雲旱災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服務團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