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廣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楊素梅Yang, Su-MeiSu-MeiYang2007-11-252018-05-292007-11-252018-05-292006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0965本文關注《今文尚書》的句法特色,選擇探討雙賓語句、兼語句、關係詞「攸」與「所」三種句法現象,並利用幾項語法成分確定若干篇章寫定的上限時間。透過文例的統計論析,以及相關議題之研討,結合出土材料與傳世文獻的對比分析,一探漢語發展初期的面貌。尤其注意各句式與先秦其他語法現象的關係,以及《今文尚書》在漢語語法史上的相對地位。 正文各章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第二章研究發現,雙賓語結構採用何種句式,與雙賓動詞語義具密切關係。而一般認為「以+DO+V+IO」、「V+DO+于+IO」及「IO+V+DO」三種句式分別代表處置「將/把」字句、現代漢語雙賓「給」字句及被動句的源頭,我們提出這些句式僅具語義相似性,非詞彙替換關係,也無發展上的關聯。 從第三章的研究來看,採用原則參數語法能夠區分雙賓語句與兼語句的不同。由控制理論分析得兼語句的深層結構可據以論斷表命令祈使或告教義動詞當排除於典型兼語結構之外。而使動用法只是兼語句下的一個次分類,與使令義兼語句之間有細微差異。 第四章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描寫《今文尚書》的「攸」、「所」字,二是探求兩字的關係。觀察得「攸」字主要作關係代詞,少數因語境關係而有表原因連接關係「於是、因此」之意的副詞用法。「所」字由複指事件本身,再發展為關係代詞,最終取代「攸」字成為漢語表名詞化的主要方式。 第五章以甲金文與先秦傳世典籍的歷時與共時對比研究,得出〈牧誓〉、〈金縢〉、〈無逸〉、〈立政〉四篇具有東周時期語言現象,論證其寫定時間上限為兩周之交。該章並提出「語法層次」概念,由此建構出一套釐析語法層次的方法。目次 圖表目次………………………………………………………………IV 第一章 緒論…………………………………………………………1 1.1研究論題與章安排…………………………………………………1 1.2簡介研究對象………………………………………………………3 1.3研究方法……………………………………………………………4 1.4研究目的與意義……………………………………………………5 第二章 今文尚書雙賓語句的類型及歷時比較的幾點發現………7 2.1界說雙賓語句及其相關問題………………………………………7 2.1.1關於雙賓語同義結構………………………………………7 2.1.2二價動詞的特殊雙賓語句…………………………………9 2.1.3界說雙賓語句小結…………………………………………11 2.2今文尚書雙賓語句的結構形式……………………………………11 2.2.1典型雙賓語結構……………………………………………12 2.2.2雙賓語同義結構……………………………………………17 2.2.3特殊雙賓語句………………………………………………23 2.3今文尚書雙賓語句的歷時比較……………………………………24 2.3.1給予義雙賓語句……………………………………………25 2.3.2告教義雙賓語句……………………………………………31 2.3.3受取義雙賓語句……………………………………………33 2.4小結…………………………………………………………………35 第三章 今文尚書兼語句的類型及其句法特點……………………37 3.1兼語句的內涵與性質………………………………………………37 3.1.1界說兼語句…………………………………………………37 3.1.2命令支使與使令致使………………………………………39 3.2今文尚書兼語句的結構形式………………………………………43 3.1.1深層結構屬NPi+VP1+NPj+[PROj+VP2]………………43 3.1.2深層結構屬NPi+VP1+NPj+[proi+j+VP2]……………49 3.3特殊兼語……………………………………………………………53 3.3.1兼語省略……………………………………………………53 3.3.2兼語前置……………………………………………………55 3.4今文尚書兼語句的語義類型………………………………………56 3.4.1使令義兼語句………………………………………………57 3.4.2助引義兼語句………………………………………………59 3.4.3任命義兼語句………………………………………………60 3.4.4稱謂義兼語句………………………………………………61 3.5使動用法與兼語句的比較…………………………………………62 3.6今文尚書有無義兼語句之取消與獨立……………………………65 3.7小結…………………………………………………………………67 第四章 今文尚書「攸」、「所」字用法通考……………………69 4.1「攸」字……………………………………………………………69 4.1.1今文尚書「攸」字用法……………………………………71 4.1.2詩經「攸」字用法…………………………………………74 4.1.3綜合討論……………………………………………………77 4.2「所」字……………………………………………………………78 4.2.1今文尚書「所」字用法……………………………………80 4.2.2詩經「所」字用法…………………………………………82 4.2.3綜合討論……………………………………………………87 第五章 從語法論今文尚書幾個篇章係晚出之作…………………89 5.1虛詞的考察…………………………………………………………90 5.1.1「此」………………………………………………………90 5.1.2「矣」………………………………………………………94 5.1.3「焉」………………………………………………………96 5.1.4.並列連詞「與」…………………………………………97 5.2句型或語法結構的考察…………………………………………99 5.2.1「惟+名(賓)+是/之+動(述)」式……………………99 5.2.2「以+DO+V+IO」式……………………………………104 5.3小結………………………………………………………………106 第六章 結論………………………………………………………109 6.1研究成果…………………………………………………………109 6.1.1語言現象的觀察與解釋…………………………………109 6.1.2研究方法的突破…………………………………………111 6.1.3議題討論…………………………………………………112 6.2未來展望…………………………………………………………113 參考及引用書目………………………………………………………115 一、研究論著…………………………………………………………115 (一)中文部份……………………………………………………115 (二)英文部份……………………………………………………124 二、文獻語料…………………………………………………………126 (一)尚書類………………………………………………………126 (二)其他傳世典籍………………………………………………128 (三)出土材料……………………………………………………130 (四)其他參考資源………………………………………………130 圖表目次 【圖一】使動雙賓語句X標槓結構樹(X-bar structure tree) …10 【圖二】本文所界定雙賓語句的範圍示意圖………………………11 【式一】「以」字句與「將/把」字句的演變………………………19 【式二】貝羅貝(1986)所提現代漢語雙賓「給」字句的演變……27 【表一】先秦給予義動詞與雙賓句式的搭配關係…………………30 【表二】先秦告教義動詞與雙賓句式的搭配關係…………………32 【表三】先秦受取義動詞與雙賓句式的搭配關係…………………35 【表四】《今文尚書》兼語省略的數量及其分布…………………53 【表五】《今文尚書》使令義兼語動詞的數量及其分布…………57 【表六】《今文尚書》助引義兼語動詞的數量及其分布…………59 【表七】《今文尚書》任命義兼語動詞的數量及其分布…………60 【表八】《今文尚書》稱謂義兼語動詞的數量及其分布…………61 【圖三】使令義兼語句X標槓結構樹…………………………………63 【圖四】使動用法X標槓結構樹狀圖…………………………………64 【圖五】「所捋荼」、「所蓄租」之層次關係……………………86 【表九】金文、《尚書》與《詩經》的「所」字用法……………87 【式三】「所」字關係詞用法演變…………………………………87 【表十】《今文尚書》晚出語言成分的分布………………………1062342773 bytesapplication/pdfen-US今文尚書句法雙賓語句兼語句攸所成書時間語法層次Jinwen ShangshuSyntax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Pivotal constructionYouSuoBook in circulation timeChronological strata in the grammar表現在《今文尚書》的幾個句法特色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The Jinwen Shangshu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0965/1/ntu-95-R92121016-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