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12025-04-21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728424因B型肝炎疫苗及BC肝抗病毒藥物,使病毒性肝炎受到控制之後,脂肪肝還有藥物性肝損害,將是台灣肝臟疾病未來很重要的課題,然而目前我們對於藥物性肝損害的研究著墨較少;藥物性肝損害其中很重要的未被滿足需求,就是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在歐美,藥物濫用引起的藥物性肝中毒已成為急性肝衰竭發生的主因。新冠疫情期間,乙醯胺酚也成為國人應對退燒止痛的習慣用藥,該類藥物更是頻繁使用於減輕疫苗副作用或降低輕症感染的不適。本計劃主旨在開發藥物性肝損害的治療方法;計畫的重點,是希望將基礎研究與臨床需求作介接;計畫執行成果,具有臨床醫學轉譯價值,未來更有利於相關機制的小分子藥物,以開發臨床應對藥物性肝損害的最佳混合性治療。藥物性肝損害乙醯胺酚絲胺酸蛋白酶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cetaminophenserine proteaseDeveloping Therapeutics f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Using Mouse Models=以小鼠平台開發藥物性肝損害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