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尚廉2006-07-262018-06-282006-07-262018-06-282003-07-31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2110本研究利用離子交換樹脂承載奈 米粒徑的零價金屬,開發出兼具破壞與 吸附能力的複合材料,且載體本身可以 強酸離子交換反應產物-金屬離子,可 避免出流水金屬濃度高於法規標準,同 時降低反應系統pH 值。本年度研究的 內容包括材料的製備與含氯有機物的 破壞機制與動力學研究,第一年選擇銅 為零價金屬,目標污染物為四氯化碳, 其中材料製備以TPR 與XPS 發現還原 溫度約290-310℃,利用等溫吸附實 驗、EDX 與TGA 確定載體在還原過程 的熱穩定度。銅負載量對還原後零價銅 的粒徑影響很大且當零價銅粒徑小於 10nm 時,一階的比表面積反應速率常 數遽增為粉末狀銅元素的160-180 倍。利用正戊烷萃取水樣與載體成功辨 別載體吸附與金屬破壞導致四氯化碳 消失的個別貢獻量,其中破壞的反應階 數為0.988 接近一階反應,反應速率常 數0.467hr-1,僅有反應末期目標污染物 濃度極低時才有明顯的擴散限制現 象。中間產物的分析發現45-50%碳回 收率的CO2 濃度而無低含氯甲烷類中 間生成物與烷、烯類產物,XPS 分析反 應後複合材料發現主要為CuO 與些微 CuCO3,因此推論零價銅破壞水中四氯 化碳的總反應式: 2Cu(s)+CCl4+4H2Oà2CuO(s)+CO2(g)+2H2(g)+4HClapplication/pdf31160952 bytesapplication/pdfzh-TW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負載型奈米貴金屬對含氯有機物的脫氯反應(1/2)report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2110/1/912211E002026.pdf